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believe999.com/func.php on line 256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believe999.com/cache/ab/0d593/c0579.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www.believe999.com/func.php on line 244
誓為良醫 肝癌治療的中國之路 樊嘉院士開講思政大課 - MK体育

MK要聞

誓為良醫 肝癌治療的中國之路 樊嘉院士開講思政大課

作者:孫芯芸 嚴靜雯攝影:來源:醫學宣傳部發布時間:2025-03-20

31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醫院名譽院長樊嘉在MK体育平台相輝堂面向700余名2024醫學生講授“強國之路”思政大課。從肝臟的神話傳說,到肝臟外科的真實發展,樊嘉講述了肝臟惡性腫瘤(以下簡稱“肝癌”)治療的“中國故事”,並分享了自己從醫路上的體悟與思考。

 

肝癌治療的中國之路:從10年到50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實質器官,不僅能夠代謝糖、蛋白質、脂肪、激素等多種物質,還在人體內發揮凝血、解毒、免疫等多種作用。在肝臟光滑、渾然一體的表面下,內部復雜的脈管結構進行支撐起了這些生理功能。上世紀50年代以前,由於對肝臟解剖結構的了解非常局限,肝臟仍然被列為手術的“禁區”。在當時,肝癌的治療方式極其有限,在民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患了肝癌就等於被宣判了‘死刑’”。

從裘法祖先生提出從外科角度來研究肝臟解剖,到吳孟超院士團隊最先提出中國人肝臟解剖分葉分段,並完成了國內首例肝中葉切除手術,再到湯釗猷院士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亞臨床肝癌”概念,中國肝臟外科在一代代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下不斷發展,使肝癌從“不治之症”變成了“部分可治之症”,治療方法也逐漸走向安全、精準、個體化。50多年來,中國肝癌的診治水平取得了飛速發展,使肝癌術後的累計5年生存率由上世紀60年代的14%提到如今的65%,創造了肝癌治療的“世界奇跡”。

201912月 肝癌術後長期生存20年以上50位病友大合影

如今,在中山醫院,已經完成了許多高難度的肝外科手術:世界首例成人-兒童部分肝移植、亞洲首例成人肝心聯合移植、亞洲首例機器人輔助活體供肝移植手術、國內首例經典劈離式肝移植……其中,許多患者都已存活20年以上,有的患者從嬰兒長大成人,收獲了自己的人生;有的患者從亭亭玉立到立業成家,孕育新的生命;有的患者從中年到晚年,安享天倫之樂。這是中山醫院走出的肝癌診治之路,也是中國肝癌診療發展歷史的縮影。

樊嘉認為,學好技術是一名醫生的立身之本。“紮實的基本功、廣博的知識是完成高難度手術的基礎。”要對疾病的病因機製、各種診治方案了如指掌,也要對人體結構的解剖層次、手術的關鍵步驟熟記於心,還要下苦功夫反復練習,在手術時手法嫻熟、動作準確,才能在手術臺上隨機應變。談及此,樊嘉生動地用“開車”打比方:“只有嫻熟地掌握駕駛技術,才能在緊急情況時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應對”。

“要先學好知識,再去大膽地探索各種技術”,樊嘉鼓勵學生們,立足前沿、與時俱進,不斷汲取新技術、新概念、新知識,掌握最新的診療技術,再通過科研創新,提升技術水平,創造新的技術,“學醫是永無止境的探索,只有不斷精進技術,提高診療水平,才能更好地治愈疾病,不辜負患者的性命相托。”


不能只低頭看病,還要做“有用”的研究

“優秀的醫生不能只低頭看病,還要潛心研究。”樊嘉鼓勵醫學生們要以創新為翼,做“有用”的研究,解決特定的醫學問題。樊嘉說,創新來源於日常工作,要善於觀察;創新的目的是解決問題,要善於思考;創新離不開知識的積累,要善於學習;創新更要汲取經驗、總結教訓,善於總結。

如今種種有效的幹預及治療策略,以及無數成功病例的背後,是中山醫院肝外科團隊數十年如一日,針對肝癌診治所面臨的諸多難題的攻堅克難之路、創新之路。“作為一個醫學生,怎麽樣牢牢抓住科學前沿的時效性,將臨床與基礎充分結合起來做‘有用’的研究?”樊嘉以肝癌診療創新為例,娓娓道來。

在中國,大部分患者在初診時即發現為肝癌晚期,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期。肝癌的早診早治是醫務工作者必須直面的挑戰。傳統檢查中,往往使用血液甲胎蛋白濃度檢查和肝臟彩色超聲檢查對早期肝癌進行初步篩查。然而,這種檢查方式極大地依賴於患者的早診意識,靈敏度也有待提高,而如果要采用系統地檢查來診斷一名肝癌患者,檢查花費約在8萬元。

針對這一問題,樊嘉團隊經過多年研究探索,成功在肝癌病人血漿中篩選到由7microRNA組成的早期肝癌診斷分子標記物,研發國際首個miRNAs肝癌診斷盒,是全球首個獲批的miRNA體外診斷產品,獲國家藥監局(CFDA)註冊證(III類)。診斷盒不僅費用遠遠低於全面檢查,還能區分肝癌與慢性乙肝、肝硬化等其他疾病,大大提高肝癌篩查的準確率。

不僅如此,團隊還大力推動“綠絲帶肝癌早篩計劃”。從上海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到全國範圍的醫院,全面開展肝癌高危人群篩查、中國肝癌早篩新技術驗證、肝癌規範化診療推廣和大眾疾病科普教育,將肝癌規範化診療的關口前移,從“重治療”到“重篩查”,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肝癌篩查體系,力求肝癌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我們在研究中找到了很多未知的信息,也找到了未來的研究方法。”在肝癌的治療方面,樊嘉團隊持續開展高水平的臨床研究,在肝癌復發轉移新機製、肝內膽管癌診療新策略和免疫聯合靶向治療等方向不斷取得突破性創新療法,成果發表於ScienceCellCancer CellLancet Oncology等雜誌。

而科研的突破正不斷反哺於臨床、造福於患者。中山醫院肝外科團隊結合中國具體國情及實踐積累,建立中國肝癌的分期方案,至今已主持四版國家衛健委頒發的《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2017201920222024),持續開拓肝癌治療的中國道路,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可。

未來,AI技術也將深度應用於肝癌診療。中山醫院正在與學校智能機器人研究院合作,研發肝臟解剖結構重建與腹腔鏡及機器人現實圖像融合技術,在手術前進行肝臟及相關脈管結構的“數字孿生“建模,在手術中實時進行智能監測和影像匹配,起到“智能導航”的作用,使得腫瘤可以完整切除而不損傷肝臟的正常組織。此外,團隊也開發利用AI技術進行早期肝癌篩查、診療方案推薦、預後分析等診療輔助系統,進一步優化醫療資源,讓更多患者受益。

  

醫者可貴的品質是對患者苦痛的敏感

以人文之光溫暖生命,傳遞的永遠是善良。樊嘉用一張感動無數國人的“落日余暉”照片,與醫學生們分享了自己對醫學人文的理解。

“醫學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樊嘉表示,醫學應當兼具治療和關懷兩個價值取向。“你把技術學得很好,理論很好,手術也做得很好,但是跟病人沒有溝通、沒有交流,你是一個冷漠的醫生,患者也不會喜歡你,更不會無條件地信任你。”

從醫學人文的角度來講,人本位的視角要包含人文精神的溫度。“我們不單純是看病,要把一個病人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來看待,要從病人的主體感受上把握這個疾病的意義和它的價值。”樊嘉說:“只有把醫學技術和人文關懷有機融合,我們才能夠在冷靜和溫暖之間,細致入微地去呵護生命。” 

醫學人文更是對生命的極度尊重和真摯的關愛。在樊嘉看來,面對患者要“既快又慢”,快而果斷地做出診斷,也要為患者提供全面的信息,不厭其煩地解除患者疑惑,緩解患者的焦慮,用心看病、用心待人。“溝通不只是傳遞信息,更是建立聯系和理解。”

在授課現場,樊嘉還回憶老師余業勤教授患病在床,插著胃管,告訴床前的自己:“看再多教科書,也沒有辦法真正了解患者插著胃管的痛苦。”這件事讓樊嘉久久不能忘懷,“作為醫生的每一項操作、每一項手術,都要設身處地從患者的角度去體會,這樣才能對患者有真正的關懷。”生老病死是人類無法避免的永恒話題,而直面、理解、回應患者的痛苦,是醫者對患者的真摯關愛。“要通過細致的觀察和盡心的操作,盡可能地減少患者的痛苦。”

樊嘉在病房關心患者的進食情況 

提起曾經的患者,樊嘉由衷地表示感謝,他說:“是患者給予我們知識和技術,是患者使我們成為醫生。”樊嘉回憶,自己在開展肝移植手術最初、最艱難的幾年,是患者的無條件、無保留地信任,讓手術能在中山醫院的土壤上生根發芽,“患者始終與我們風雨同舟”。有一次,為了幫助患者籌集肝移植費用,樊嘉把自己剛評上全國勞模的獎金悉數捐贈,“能夠幫助患者,甚至挽救生命,是我最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的來源。”正是醫患攜手,於無路處踏新路。

如今,一代代的MK人正沿著前人的道路不斷前進、探索,繼續建設“健康中國”。

 

課後,醫學生說

這堂思政大課點燃了醫學生用科學思維破解醫學難題的創新火花。“創新是醫療發展的基石,醫學生需要具備鉆研的精神,與時俱進,在臨床經驗中探索更新、更好的醫療措施。”護理學院2024級本科生孫航決心在創新之路上不斷精進。“無數的人為了對抗病痛不停奮鬥著,從未停歇,我們要像他們一樣不斷精進技術、持續創新,醫學技術與醫學人文交織結合,做到‘在冷靜與溫暖之間細致入微地呵護生命’”。藥學院2024級本科生王鶯瑄深受課堂內容的啟發。

“學醫不僅是一個積累知識的過程,更是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的過程。”中山臨床醫學院2024級本科生李子木在課後提到,“未來,無論是面對復雜疾病的診療,還是推動醫學技術的發展,我們都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開放的心態吸收新技術、新理念,並學會總結經驗,才能在醫學的道路上不斷前行,不辜負患者的性命相托。”

醫學發展當中所蘊含的人文溫度深深打動了基礎醫學院2024級本科生蔡嘉儀,“我們不僅要關註技術的突破,更要關註患者的心理與情感需求。及時解除患者的疑慮,與患者共情,盡可能減輕他們在治療過程中的痛苦與掙紮,是每一位醫者的責任。”

“這堂思政大課使我們得以窺見時代之光,進而追逐光、成為光,我們也將在路上。”華山臨床醫學院2024級本科生杜依宸的感想,也是全體醫學生共同的心聲。

製圖:實習編輯:谷昊哲責任編輯:張欣馳

文化日歷

新聞分類

新聞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聯系我們
    medcenter@fudan.edu.cn
    021-54237900
MK体育专业提供:MK体育MKMK体育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MK体育欢迎您。 MK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