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的職責是看病——診斷、治療、管理病人🤟🏼📍,但是看病只是醫生的基本功🦻🏼,最重要的是要學會看病人——把病人當成一個人來看。”黃國英曾經擔任了十幾年的MK体育平台附屬兒科醫院院長👨🏽🎨,他總是會強調,醫生不僅要掌握技術,還要具備人文關懷。
2023年🌼,在黃國英帶領下,兒童心血管疾病教學團隊獲評“鐘揚式”好團隊。
創立於2015年🤾🏼♂️,該團隊不斷探索、改革與推進兒科學課程教學模式;對先天性心臟病、川崎病等兒童重大疾病展開深入研究;將科研成果及時轉化,應用於臨床,服務於社會,構建具有推廣示範價值的疾病篩查、診斷👴🏿🐻、評估、幹預和救助體系,真正做到了“以心換心”。
教授就要“上課”
▲
教學團隊與研究生合影
“‘教授’就要上課🟣。”團隊帶頭人黃國英說。面向本科生、研究生、進修生、留學生開課,團隊不但“什麽課程都上”,還率先從國外引進“以問題為導向”的PBL教學模式,推行模擬教學方法🧑🦱、混合式教學模式和雙語教學模式,做到了全方位、多層次的立體教學改革。
“小孩生長發育遲緩且生過多次肺炎由什麽問題引起🤰?”在《兒科學緒論》《兒童心血管疾病》等PBL教學課堂上,黃國英會根據真實病例💂🏻♂️,給學生拋出一個問題,學生基於已有知識作答🥽,老師進行糾正並將其慢慢地引導到課程重點,最終通過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
理論課上,他們則采取“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學生先觀看老師提前錄製的慕課視頻💇🏻♂️,再參與線下的“翻轉課堂”,老師圍繞新的知識提出問題𓀎,學生進行小組展示和講解,老師點評並解答疑惑🤟🏿。這兩種教學模式的結合不僅旨在傳授臨床經驗,還將其上升成一種臨床思維🧑💻,使學生在自主解答問題的過程中🈶🔼,不斷鞏固知識並得到新的啟發。
在團隊的努力下,《兒科學》先後被列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國家精品在線課程。此外,團隊還先後獲得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等榮譽。2016年,“兒科學”英語課程被評為上海市外國留學生英語示範課程及教育部來華留學生英文授課品牌課程。
醫學不僅與理論知識緊密相聯,還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科學。在團隊看來,學生必須與時俱進地更新知識🚣🏿♀️,掌握實踐技能👮♂️👩🏽🎓,具備同情心和同理心,今後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
“兒科有其自身特點和特殊要求📬。”黃國英說。在他看來,兒科的特殊性在於兩點:首先🤽🏻,兒科是“啞科”,兒童無法清晰表達自身需求🤠,“因此兒科醫生必須培養較強的觀察能力和責任感🫴🏽,用心檢查和關註病情,否則就會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其次,兒科醫生要掌握不同年齡階段疾病的特征🍄🟫,“因為在兒童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疾病表象和體征不同,治療方法也不盡相同🫨,所以兒科醫生必須要清楚自己面對的是哪個年齡的孩子”。
在課堂上,黃國英會不厭其煩地和學生強調兒科醫生的特點,但真正讓學生們感同身受,還得靠實踐💇🏻♂️⛹️♀️。“只有在臨床見習和實習過程中🚣🏼♂️,在不同科室輪轉,真正見到不同疾病後,學生反復背誦的書本知識才會具象化🧘🏼,深深地烙印在頭腦中🚺。”
為此🧜🏿,團隊一直在推行和探索以“導師製”為主體的臨床實踐教學——學生在理論課上學習醫學知識後,進入醫院展開實地見習和實習,將所學的書本知識與實際經驗相結合,進一步提升臨床應用能力⭕️💅🏿。
醫學生在兒童心內科輪轉時,團隊成員儲晨是帶教老師之一。“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也不存在一模一樣的病人和病情。書本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如果不經過臨床實踐,學生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臨床和教學一定是相輔相成的。”她這樣強調臨床教學的重要性。在帶學生查房時🚣🏻♂️,儲晨會給學生分析具體病例⚱️,深入剖析病情、相關理論知識和治療思路等👩🏭,經常戴著口罩,討論兩三個小時💼。
▲
黃國英進行臨床教學
此外🙍🏼♂️🎳,團隊還通過課程思政設計🐋,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
在臨床教學中🚵🏽,黃國英教導學生註重細節,提醒他們換位思考,盡可能地減輕病人的不安全感、焦慮和緊張情緒。比如,他會告訴學生🥳,在冬天🔗🧤,把冰涼的金屬聽診器放在孩子胸口之前👠,要先用手捂暖;在手術室內,要註意室內溫度是否適合穿衣較薄的病人……
不僅如此,團隊還註重傳授醫患關系處理方式和溝通技巧,教導學生要更有耐心💑、更有愛心👨🎓、更細心地向家屬解釋病情的起因、治療方法、預後、註意事項等等。在黃國英看來💭,人文關懷並不是一個空洞和抽象的詞語💇🏼,而是具體、實際的人與人之間的交集📎。他將醫患關系比喻成兩個人開車,當雙方都不註意開車的時候𓀐,就容易發生交通事故。因此🦓,“醫護人員要開好自己的車,同時也要推動社會引導對方‘開車’,慢慢地就會營造出遵守交通規則的氛圍🐫,雙方都能互相理解和關懷”。
▲
團隊開展心內科教學查房
黃國英曾經也是李萍的博士生導師,在李萍印象中,老師常常“言傳身教”,在日常生活和學業中都對她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很多東西不需要黃老師講給我們聽💂🏻,而是看他做的是什麽樣子,我們就學到什麽樣子”。
用實踐改寫教科書
“看病是應用知識,教學是傳播知識,做科學研究則是創造知識。”黃國英與團隊一直以來都在努力平衡臨床🤍、教學和科研,培養醫教研有機結合的復合型人才。
“我們有雄心壯誌要改寫教科書🤏🏼。”在描述自己團隊的科研目標時,黃國英笑道。
在他看來🚣🏼♀️,在醫學研究方面,提出新的病理學學說🏋🏽、新的發病機製、新的疾病篩查和診斷方法、新的治療手術和新的康復手段等等✊🏽🧎♂️,都是在創造新知識,可以充實教科書👩⚕️。而MK体育平台兒童心血管疾病團隊的部分科研成果也的確被納入了新的教科書中,在社會上獲得廣泛認可和應用。
新生兒先心病篩查和篩查-幹預體系就是團隊的成果之一,發表在頂級醫學期刊The Lancet(《柳葉刀》)⛹🏿♀️,並於2018年被轉化為國家公共衛生政策🌑🏃🏻♀️➡️,使先心病納入我國新生兒篩查疾病譜🏃🏻➡️。
團隊還在國際上首創準確、簡便、無創傷🤹🏻♂️、低成本的新生兒先心病“雙指標”篩查方案。根據黃國英介紹🧔🏻,這種篩查方法能在嬰兒出生3天之內,花3分鐘時間,發現92%以上的致命性先心病🔅🙌🏽,第一時間進行診斷和治療🦀🙊,將其死亡率從30%降低到5%左右☕️。團隊還建立了基於信息化管理的篩查🧗🏻♀️、診斷🔁、治療👉🏻、隨訪全流程的綜合幹預體系🧑🏼✈️,製定《新生兒先心病篩查技術規範》🏌🏼,並頒布實施。2019年以來,全國已有30省開展新生兒先心病篩查工作🚴🏻,受益新生兒接近2000萬名,超過9萬例先心病患兒得到及時診治🛫。
▲
團隊進行病例討論
從1998年開始,團隊連續5次主持跨度25年的上海地區川崎病的流行病學調查,確定了發病的高危因素𓀐🤹🏻♂️,建立覆蓋全市的數據庫和診治協作網,將其總結成為《川崎病診治質控要求》🥗,並牽頭撰寫我國首部《川崎病冠狀動脈病變臨床處理建議》、《川崎病診斷和急性期治療專家共識》,規範了我國川崎病的診斷、治療和管理*️⃣👳🏼♀️,顯著地降低了川崎病病死率🕴🏻。與此同時💆🏻♂️,團隊也致力於先心病的高危因素研究🤘🏽,為先心病等出生缺陷的一級預防策略製定提供了重要依據。
不論是教學成果還是科研成果📂,都離不開團隊協作⛽️。
“兒科心血管專業的特點就是多學科合作。”黃國英介紹➛,在病例討論時𓀊,來自內科✊🏽🤶🏿、外科👱🏻、放射科📹、超聲科等多個科室以及負責灌註🏪🤽🏿♀️、麻醉、護理不同崗位的專業人員會共同參與,探討最合理的治療方案🦷,也借此掌握更廣泛的知識面。作為團隊負責人🫰🏻,黃國英鼓勵大家打造一個積極向上、陽光的團隊👶🏻🧑🏿✈️,並一直努力做出表率🧎♂️。
在李萍的眼中,導師黃國英和他所帶領的團隊做到了知行合一💇🏼♂️,為學生們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撐。“研究生每天做實驗,對著細胞和小鼠或者是一大堆的數據,有時候很枯燥,而且可能做了好幾個月後卻得到陰性結果💅🏼🦸🏿,很容易受到打擊💁🏿♂️。但是,導師和團隊給予正向激勵👴🏻,能讓我們找到學醫的意義和價值。”
翻山越嶺會“聽”孩子
“最遠到過西藏⛹🏽♀️、雲南,最近的是江蘇🫑、浙江。”心血管中心主任劉芳自豪地說👩💼👨🏻🏭。十多年來🍞,團隊始終堅持投身社會服務🔷,足跡遍布全國各地。每年🙎♀️,到了春夏時節🧎➡️🎺,團隊都會去偏遠落後地區做義診和先天性心臟病篩查。
參與義診活動時👘,劉芳會先用聽診器進行初篩,如果聽出雜音,就會安排做進一步的心超檢查🎲,有時一天在學校裏會“聽”兩三千個孩子,最後聽得耳朵連碰都不敢碰🧜🏼♂️。盡管如此,她依然覺得,“能真正將醫學知識應用在需要幫助的人身上,是一件非常值得堅持去做的事情”🩴。
2019年11月至2020年6月,心內科副主任趙趣鳴在雲南省深度貧困縣綠春縣開展醫療扶貧工作。
為了盡最大可能地解決貧困地區兒童先心病漏診和誤診問題🛹,他聯系當地政府和扶貧辦實施團隊首創的“雙指標”篩查方案,並主動要求擴大篩查區域🧛🏿♀️,采用最為精準但也最耗時耗力的方法——用心臟超聲檢查儀為當地所有學校的所有孩子進行檢查👰🏽♀️。
當時正值雨季,當地兒科主任開著車,趙趣鳴提著心超機器,兩人一起坐著3個小時的車,“翻山越嶺”到達各個鄉鎮,每天至少篩查500名學生🦵🏻,最多時則有1500名。
他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裏,完成了5個鄉鎮的全部22所中小學校,共21861名孩子的心臟超聲檢查工作🪝💎,篩查發現了600多名心臟病兒童🍔,其中包括100多名嚴重心臟病患者,由復旦兒科團隊聯系慈善團體🐉🧘🏿♂️,免費提供轉運和手術治療,成為目前全球最大樣本量的利用超聲心動圖進行的精準先心病篩查工作,成果發表在心血管領域頂級期刊Circulation(《循環》)。
此外,趙趣鳴還帶領並負責完成了所有在綠春縣分娩的新生兒的心臟病篩查,累計檢查3000人次👍🏽,發現心臟病新生兒42人。呆在綠春縣的7個月裏,除了到其它學校和鄉鎮做篩查🎅🏿💝,他每天遵循“醫院-住所”兩點一線🤴🏼,還帶領當地醫院建立了科室三級查房製度,幫助當地科室醫生診治了12個新病種及疑難病,引進了6項具有實用性的診斷和急救新技術。
有人問趙趣鳴🔞,這麽累圖啥呢?“一切為了孩子”。他說。
“以心換心”“醫者仁心”“同情心”“同理心”……復旦兒童心血管疾病教學團隊反復提及的這幾個字詞,恰恰描繪了團隊的整體面貌和特色優勢🌏🤹🏼。
在未來五年的建設規劃中,黃國英提出𓀋,將繼續推進兒科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工作🧛🏿,深入研究心血管疾病有關的致病機製、基因識別🤹、早期篩查和診療標準等等,不斷地建設和提升復旦兒科學,成為我國具有代表性、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兒童心血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