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總工會發布《關於命名2022年上海工匠的決定》🫠,命名 100 位同誌為 2022年上海工匠🥣。MK体育錢菊英👏🏼、吳毅、余波榜上有名🅱️,榮獲2022年“上海工匠”稱號🤝。
祝賀📍!
為MK体育的大師工匠們點贊!
一起來看看他們的風采吧!
中山醫院 錢菊英教授
“工匠”不僅熱愛自己的職業,而且精益求精地雕琢產品♗,追求完美,為行業和社會做出貢獻。
醫學事業的“工匠精神”,是發自肺腑地對生命的敬畏🕵🏿,是持之以恒地對醫學的熱愛,是心無旁騖地對職業的專註,是一以貫之地創新和突破。
【專家簡介】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九三學社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現任MK体育平台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執行主任,MK体育平台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副主任、冠心病亞專科負責人,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常委,上海醫學會心血管病專科分會主任委員🤾🏿♀️。
自1992年起,長期從事心血管內科醫教研工作和醫學科普推廣🧻。年門診量3500人次🧑🏼🏭,年手術量1000臺,累積手術量超15000臺🐕🦺;培養研究生50余人次;作為“急性心肌梗死綠色通道”成員,參與急救數百次;申報並授權專利10項👫🏼;主持課題20余項👮🏿♀️,包括973重大專項、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基金等。參編專著及教材21部,包括《內科學》🚔、《實用心臟病學》、《現代心臟病學》等;歷年共參與發表論文680余篇👩❤️💋👩,SCI論文260篇。參與國內外學術會議交流30余次👩🚒。
學術技術領域主攻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及冠脈內影像功能學🩰,其中在復雜冠脈病變介入👩🦳👨🏻🦯➡️、血管內超聲檢測等方面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參編“中國冠脈介入指南”、“血管內超聲”等28部指南和專家共識👩🏻🦼✍🏿;深度研究冠狀動脈微血管疾病,構建系統性診療體系,探索疾病機製🧑🦽,發表重要學術論文🌌;參與國產支架的改良以及可降解支架的創新研發🥡,極大地降低我國冠心病患者的醫療支出;創新性提出“分子影像”技術對冠狀動脈微栓子的檢測📃🛎。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科研獎勵14項。獲評“上海醫學領軍人才”🥋、“上海優秀學科帶頭人”等稱號。
華山醫院 吳毅教授
“工匠精神”指的不僅是在業務上的精益求精,也意味著對學科的引領和錘煉。它既指的是個人水平的提高🧑🦼,也指的是帶領團隊、培養人才🧛🏼🧓🏼,實現技術的傳承和創新。
【專家簡介】
教授✮、主任醫師🦶🏼、博導👩🏽🔬🧑🏻🦼,康復醫學科的學術帶頭人,MK体育康復醫學系主任🈯️。
以第一完成人身份獲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6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和面上項目9項🚷、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1項、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子課題1項;授權專利15項;以通訊/第一作者發表國內期刊論文84篇🤾🏽、SCI論文36篇🤴🏼;以主要完成人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0 余項🧙♀️。
主要從事康復醫療工作🫳🏻,擅長腦卒中、腦外傷引起的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在日常醫療中,吳毅教授積極弘揚工匠精神🧑🏼🚒。為了讓每一個患者盡快恢復各項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率先提出建立“精準定位💳、精準診斷、精準康復”的康復理論體系,在業內產生廣泛影響🙅🏿;為了加強精準康復的臨床實踐🧑🏻🔬,吳毅教授在科室建立起完整的“非侵入性腦功能檢查和刺激技術”平臺,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重視康復科研成果轉化,推動轉化出一系列小型化、智能化康復產品,惠及廣大基層醫院🥍;為了積極推動康復信息化和康復物聯網建設🥯,吳毅教授牽頭成立“長三角智慧康復專科聯盟”,為長三角康復產業發展賦能❄️。在他的帶領下,華山醫院康復醫學科在全國專科聲譽排行中連續三年排名第一,讓滬上康復醫學發展引領全國。
厚德精醫👱🏻♀️🏸、康復為民🚄。吳毅教授在醫學之路上下求索,不忘初心,仁心執醫🧔🏻♂️💙、潛心育人、恒心鉆研💔、砥礪前行👗,始保持著對生命的敬畏。
浦東醫院 余波教授
執一事 做一生
以仁心仁術醫治百姓疾苦
以精湛技術解救萬千生命
以淵博學識傾囊相授後輩青年
以畢生心血研究疾病發生與防控機理
以創新材料器具研發引領醫療技術
【專家簡介】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二級教授🛂,MK体育平台博士生導師,上海市浦東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上海醫學會血管外科專委會主任委員,上海市重點專科血管外科學科帶頭人,上海市血管調控與重塑重點實驗室負責人,曾獲上海領軍人才、上海仁心醫者、上海醫務工匠等殊榮,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從事血管外科臨床工作30余年🚴🏿♀️,累計完成腹主動脈及頸動脈等手術7000余例⚃,是我國最早開展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和頸動脈支架成形術的專家之一。發明國內首套頸動脈手術專用器具,總結與開創了“無熱缺血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和“全保護下的頸動脈支架成形術”,將圍手術期卒中/死亡率降低到1%以下,使大量頸動脈狹窄的病人免於卒中風險。成立數個以頸動脈外科為特色的臨床專科與科研平臺,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頸動脈“雙腔征”、頸動脈硬化狹窄“SSPC評估體系”以及“EndoCEA”等新的手術理論及自主手術器具研發✡︎,引領國內乃至全球頸動脈外科手術器具的發展。聯合多學科進行國家腦防委腦卒中篩查與防治三級聯防體系建設,主持編寫國內首個頸動脈狹窄外科治療指南🏯,連續十五年舉辦了國家級頸動脈外科學習班,培養頸動脈外科專業人才,將這一手術安全推廣到全國10余個省份與300多家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