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我校共有4項科研成果榮獲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附屬中山醫院秦新裕教授領銜的項目“結直腸癌肝轉移的多學科綜合治療”和附屬華山醫院耿道穎教授領銜的項目“中樞神經系統重大疾病CT/MRI 關鍵技術的創新與臨床應用”分別獲得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金力教授領銜的項目“東亞人群和混合人群基因組的連鎖不平衡研究”和封東來教授領銜的項目“高溫超導體的電子結構研究”分別獲得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秦新裕教授(中)課題組在頒獎大會現場
耿道穎教授(左)課題組在頒獎大會現場
附屬中山醫院秦新裕教授團隊領銜的項目“結直腸癌肝轉移的多學科綜合治療”團隊歷時12年,創新性地建立多學科團隊🚵🏼🏋🏻♀️,從預防肝轉移發生、手術切除肝轉移竈及綜合治療等方面展開系統研究,顯著提高療效👺。製定診療路徑和規範🧘🏻,通過MDT討論給予患者個體化的綜合治療🤷🏻♀️,顯著提高總體5年生存,部分患者達治愈狀態。衛計委將其納入行業規範並全國推廣🆔。率先創建術前血清蛋白峰預測肝轉移模型,開展術前聯合灌註化療及術中門靜脈化療,降低術後遠處轉移風險,推廣至全國多中心驗證有效。率先開展肝轉移外科治療👩🏻🚒,創新手術適應證,提高切除率🔛;在國內最早開展結直腸癌原發竈和肝轉移竈同期手術,減少兩次手術打擊🤦🏼;在國際上首創機器人輔助同期切除術。成果獲國內外專家認可。對初始肝轉移竈不可切除患者,在國際上率先建立轉化治療新策略🔁,使不可切除轉為可切除,成為2014年NCCN結直腸癌指南修訂的重要證據;對經各種轉化治療後肝轉移竈仍無法切除的患者🌈,率先在國際上建立肝轉移竈的序貫療法(化療+介入)🙍🏻,改善無進展生存。在肝轉移竈穩定前提下,切除腸癌原發竈,改善生存。舉辦10屆上海國際大腸癌高峰論壇,參會人數超6000人次,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2次,網絡學員2萬余名,51屆全國結直腸癌MDT學習班,學員超1000人次🧑🏽🦳🎒。應用該策略本中心診治2700多例,經推廣全國70余家三甲醫院診治8000多例,顯著提高結直腸癌肝轉移療效,社會效益顯著。
附屬華山醫院耿道穎教授團隊領銜的項目“中樞神經系統重大疾病CT/MRI 關鍵技術的創新與臨床應用”團隊歷經16年的摸索與實踐🧖🏽♀️,建立了診斷中樞神經系統重大疾病的CT和MRI關鍵技術🚵🏿,並創新性地應用於臨床🏷。在國內外首次采用全腦CT灌註技術監測煙霧病搭橋手術的療效🙆🏻,腦血流早期改善率高達100%◻️;在國際上首次構建新型鏡像動脈瘤模型無創預測動脈瘤破裂風險🖍,經過早期幹預治療,腦動脈瘤的再出血率降為0,患者中長期改善率達84.87%。 該項目編撰專著12部⚉,授權專利1項,發表論文356篇,其中101篇被SCI收錄(總IF:325.16),包括ACS nano🪈、Stroke🔮、Neurosurgery、AJNR等權威雜誌,引用超過757次🚶🏻♀️➡️。多次在歐美頂尖學術會議上作大會報告,多位國際神經科學專家高度評價本項目的研究成果🧑🏼🔧。舉辦全國性學習班58期,近萬人學習交流,被60家綜合性醫院在20多個省市自治區推廣應用於10萬例腦重大疾病的診治,積極推動了腦重大疾病的早期診斷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