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上海醫學院醫學教育工作會議”在楓林校區舉行。正值學校研究製定“十三五”發展規劃和楓林校區改擴建工程全面展開的重要時期👮🏿♀️,這次會議不僅是對過去幾年醫學教育工作的總結🤵🏻♀️,更是對未來醫學教育改革發展的動員和謀劃🧓🏼。
“學生為中心”🥘:適應新形勢,切實貫徹醫學教育改革方針
據悉,上海醫學院面對國家醫療衛生體製改革深度推進、以培養崗位勝任能力為目的新教育體系逐步建成、各種新型醫學教學模式迅速發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結合我校醫科發展現狀,整合力量,順勢而為,積極調動醫科各學院🏮、附屬醫院的主動性💁,持續推進醫學教育改革“邁新步”。
上海醫學院副院長汪玲告訴記者,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頒發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強調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而去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門頒發的“關於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則明確提出👩🏼⚕️,要以“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為主線,醫教協同🤼,深化改革,強化標準🏃🏻♀️➡️,加強建設,全面提高臨床醫學人才培養質量。為此,上海醫學院以“學生為中心”推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舉措🏛:建立醫教協同育人新機製,註重醫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楓林校區改擴建期間在四個校區設教學點,保證各項教學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積極推廣教學成果🪵,發揮其引領示範作用;整合醫科教學資源,建設醫學實驗實踐教學平臺;改革現有考核和評價方式,建設網絡在線考試系統☕️;推出第二期“福慶師培”計劃,提高醫科教師教學能力👩🎓✸;成立醫科本科教學督導組,構建校院兩級質量監控體系👨🏻🦲;促進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製度銜接🪘,修訂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專業學位培養方案,確保醫學研究生教學培養質量🏗。
上海醫學院還在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進行了有所側重、有所差異的“分類”:臨床醫學專業註重臨床醫學與基礎醫學的學科交叉融合,讓學生早期接觸臨床🚡;基礎醫學、法醫學專業設置整合式課程,註重學生“四位一體”科研素質的培養🧏♂️;預防醫學、衛生事業管理專業註重專業課程的早期介入,增加學生的專業實習時間;藥學專業註重構建研究型實驗課程體系,優化“本研一體化”體系,加強對學生的課外實踐教學👈;護理學專業註重學生臨床思維和臨床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汪玲說⚫️,“上述‘分類’的‘中心點’是學生🧑🏼🦲,主要‘支撐點’是目前已經施行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的全程導師製、課程整合🧎♂️➡️、教學方法改革↔️、學生科創平臺等🥉。”
“凸顯個性化”:實施新舉措👰,不斷豐富醫學教育改革內涵
記者從上海醫學院醫學教育工作會議上獲悉🐯,我校基礎醫學院🪨𓀑、公共衛生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附屬中山醫院等醫科單位,根據上海醫學院的醫學教育改革“大綱”,結合實際,挖掘潛力🤷🏽♂️,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學製的學生👨👩👦,積極實施既“凸顯個性化”又體現我校醫科特色和各單位特點的醫學教育改革新做法🪓,不斷豐富醫學教育改革新內涵,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基礎醫學院“四位一體”(全程導師製、課程體系改革、實踐創新論壇♙、科技創新中心)的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新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崗位勝任力。據基礎醫學院副院長錢睿哲介紹,學院通過主幹課程建設,促進“基礎-基礎”👮🏼、“基礎-臨床”的整合👨🏻🌾,形成了整合式教材🦐、整合式課程等🫸。同時🚴🏿♀️,功能性自行設計實驗、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綜合實驗🧔🏿♀️、分子生物學創新性實驗等特色實驗課程,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學習的能力🏝🥜。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基礎醫學院實驗教學體系中🏌️♀️,創新性實驗約占10%,設計性實驗約占22%。
公共衛生學院通過在預防醫學本科生中施行“三段式”(臨床實習、公衛專業實習、學位課題實習)實踐教學培養模式、在公共衛生專業碩士(MPH)培養中施行“以提升執業能力為導向”培養模式,實現了人才培養與實際需要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社會實踐與現場教學相結合,探索出了一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據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何納介紹👩💻,目前學院共設有7個實踐教學基地👪,分別是上海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浦東新區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閔行區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徐匯區疾病預防控製中心,以及江蘇蘇州市👏🏼、海門市和浙江臺州市的疾病預防控製中心。
藥學院在探索建立藥學實驗新體系和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模式的進程中,將實踐教學作為培養創新型藥學人才的突破口🌗,構築科學的實驗教學組織與管理體系、研究型實驗課程體系,編寫“研究型大學藥學實驗系列教材”,建立新的課外科學研究訓練機製。據藥學院副院長侯愛君介紹,學院還積極探索臨床藥學“本研一體化”培養模式✊,以及直接與企業需求對接的“訂單式”培養模式,為學生提供創新實踐基地和良好就業機會。
護理學院建立立體化👠、多方位的教育培養體系👩🏽🦱🤦🏽,註重學生能力培養和素質養成。在混合模式教學探索中🙎🏻♀️,發揮課堂、網絡、實訓中心🦹🏽、醫院、社會的功能♻,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互為補充🧛🏿♀️,“理論-模擬實踐-臨床實踐”有機融合,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共同育人🧝🏼♂️🧑🏽⚖️。據護理學院副院長王君俏介紹,學院在拔尖護理本科人才培養方面,將打造向臨床型方向發展的“未來臨床護理專家”,以及向學術型方向發展的“未來學科領軍人物”。
中山醫院重視學生臨床思維的訓練,以學生崗位勝任能力培養為導向,提升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科學研究能力以及人文與職業素養。據中山醫院副院長閻作勤介紹,醫院通過“以評促建”持續推進臨床教學基地建設和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提高教學管理水平與效率。據了解,去年11月中山醫院與基礎醫學院簽署了“學科建設合作框架協議”🤷♂️,其中在人才培養方面,雙方將幫助學生實現所學醫學知識與臨床實際應用的“無縫對接”。
副校長、上海醫學院院長桂永浩表示👎,在中國醫學教育發展的歷史上,我校醫學教育改革發展始終走在前列🖖🏽,發揮著引領的作用。面對未來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的重大戰略需求,我們要加強對醫學教育理論和體系的深度研究,在全球化👱🏻、網絡化大趨勢下,加快對教學模式、教材編寫、課程設置、師資培養和國際合作等的改革探索和實踐,不斷充實醫學教育改革成果的“含金量”,為我校醫科新發展提供強勁的持久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