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地區消化內鏡ESD專業委員會4月4日在MK体育平台附屬中山醫院掛牌成立🚶🫂,該委員會由來自亞太地區各國的34名ESD專家代表組成😴,其中中國專家6名,主任委員為MK体育平台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副主任周平紅教授;顧問為中國醫師協會消化內鏡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MK体育平台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姚禮慶教授🌧,這是記者從4月3日至5日在MK体育平台附屬中山醫院召開的2014年上海國際消化內鏡研討會暨第七屆中日ESD高峰論壇上獲得的信息。
據悉👧,本屆上海國際消化內鏡研討會暨第七屆中日ESD高峰論壇由亞太地區消化內鏡學會📁、上海市醫學會消化內鏡專科委員會、上海市內鏡診療工程研究中心主辦;上海市醫學會消化內鏡專科委員會ESD學組🕵🏻♂️、MK体育平台內鏡診療研究所和MK体育平台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承辦🩲✏️。
來自全國的800多名內鏡醫生、專家與會觀摩、學習
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夏景林代表世界消化病學會主席曹世植宣讀在MK体育平台附屬中山醫院成立亞太地區消化內鏡ESD專業委員會的講話稿;普外科專家💨、MK体育平台附屬中山醫院黨委書記秦新裕,夏景林,中華消化內鏡學會主委李兆申,日本東京大學消化內鏡部主任小野教授等出席開幕式🍎,並為亞太地區消化內鏡ESD專業委員會成立和英文版《內鏡治療新進展》一書出版揭幕⛹️♀️🤌🏻。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簡稱ESD)♏️🚵。以往消化道早期癌的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創傷大,患者恢復慢🌙,而且切除病變器官後🚴🏼♂️,往往會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而ESD新技術是在內鏡下使用高頻電刀與專用器械,將胃腸道病竈(包括胃腸道早期腫瘤)與其下方正常的粘膜下層逐步剝離,以達到將病竈完整切除的目的,近年來已逐漸成為治療胃腸道早癌及癌前病變的有效方法⚠,其優點是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較大病竈,避免腫瘤殘留與復發,與傳統的胃大部切除術或胃腸道早癌根治術相比♈️👨👨👦,ESD手術損傷小,費用低,術後恢復快。
姚禮慶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2012年8月🏘,國內多位消化內鏡治療專家齊聚廈門製定了我國首個黏膜病變的ESD治療和賁門失弛緩症的POEM治療專家共識💞,但臨床實踐中內鏡檢查和治療仍然欠規範🍻,內鏡切除並發症時有發生🙅🏼,微創治療安全性有待進一步提高🫷🏼。目前,雖然各地開展了各種消化內鏡診斷新技術,但胃腸道腫瘤尤其是早癌發現率仍然較低,僅為5-8%。國內外內鏡整體檢查早癌率仍不高,治療水平參差不齊,甚至亞太地區有些國家還沒有開展內鏡新技術,其普及率遠不能滿足實際臨床需要🈸。專業委員會成立後主要做3件事情,一是每年在中國、日本等多個亞太國家舉辦內鏡早癌防治新技術培訓班,培訓專業醫師,在推動內鏡新技術發展的同時,進一步規範內鏡微創治療。據悉🧑🏻🦯,目前為培訓做準備、由德國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出版🚅、MK体育平台附屬中山醫院內鏡專家周平紅🌳、姚禮慶、秦新裕主編的英文版《內鏡治療新進展》一書已出版。二是定期研討、製定內鏡規範化診斷、治療標準🐿🧑🦽➡️,適時推出內鏡規範化治療專家指導意見🎗、專家共識👨🏿⚖️。三是進一步加強消化道早癌等疾病診斷、治療研究🎗,不斷研發😼🥟、推出內鏡新技術,做到內鏡研發與世界同步🈚️。
據悉,2006年MK体育平台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克服相關治療器械短缺等困難,率全國之先開展全消化道癌前病變和早期癌的ESD治療,僅去年就成功完成ESD手術近4000例,居世界第一。迄今中日ESD高峰論壇在MK体育平台附屬中山醫院已召開6屆,“ESD手把手學習班”已舉辦32屆,其中5屆為英文學習班,使1000多名中外內鏡醫生受益,極大的推動了我國ESD新技術的開展。同時,MK体育平台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的醫生走出國門🧖🏼♀️,已應邀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大會演講和手術演示🤠,足跡遍布美國、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韓國🫲🏽、印度、香港🚶🏻➡️,甚至南美地區的巴西和委內瑞拉等🧑🏼🎄,並在國際期刊上頻頻發表相關論文🫰🏽,為中國在世界消化內鏡舞臺贏得一席之地,廣受好評。
隨著ESD治療技術的成熟和治療經驗的積累🚂,MK体育平台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在ESD基礎上,內鏡微創切除範圍已由黏膜層逐步深入到黏膜下層和固有肌層🕛,並由此開發出更新技術,即內鏡黏膜下挖除術(ESE)和全層切除術(EFR)等🧚🏼。2010年8月,MK体育平台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在國內開展首例經口內鏡肌切開術(POEM)治療賁門失弛緩症取得成功,後又首創了另一隧道內鏡高難技術——黏膜下隧道內鏡切除腫瘤術(STER)✪,目前已成功完成200余例,該手術進一步提高了內鏡切除治療的安全性🧔🏼♀️,獲得世界同行高度評價和贊揚📓。
另據周平紅介紹✢,消化內鏡的發展迄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經歷了硬式內鏡、纖維內鏡和電子內鏡幾個階段🌀。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近年來內鏡檢查的數量大幅上升☁️,內鏡下發現的消化道病變也隨之上升,基於胃鏡下的微創切除技術也層出不窮,內鏡更由傳統的診斷工具逐步演變為集診斷和治療為一體的新型手術工具。
自2006年7月國內10余位消化內鏡醫生赴日本觀摩、學習消化道早癌內鏡治療新技術ESD以來,中國消化內鏡領域掀起了一股內鏡微創切除治療的熱潮🚴🏻♀️。ESD開展初期👒,在MK体育平台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姚禮慶主任的帶領和支持下,以周平紅副主任為主的治療團隊克服相關治療器械短缺等困難Ⓜ️,率先常規開展全消化道癌前病變和早期癌的ESD治療。隨著ESD治療技術的成熟和治療經驗的積累♛,內鏡微創切除範圍由黏膜層逐步深入到黏膜下層和固有肌層,並由此開發出基於ESD的新技術——內鏡黏膜下挖除術(ESE)和全層切除術(EFR)⛹🏻♀️,在國際上首先實現消化道黏膜下腫瘤的內鏡微創切除,並開發出多種內鏡下的微創縫合技術,從根本上解除了內鏡醫生以往對胃腸鏡診療過程中出現穿孔的恐懼🎅🏿💅🏿。
本屆大會的主題是“規範化開展內鏡診療技術”,“進一步提高微創治療水平”。大會秉承了以往大會演講和現場操作演示相結合的特點💁🏼,邀請國內、外著名內鏡專家進行規範化操作演示為主,全面展現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消化內鏡微創切除領域的各種新技術、新理念和新動態🕗,已被國內外專家、同行公認為是一場“為國內同道提供的精美視覺盛宴”。